当前位置:科技部门户 > 专题专栏 > 专项工作 > 科技人才工作 > 人才工作动态
【字体:
《人才规划纲要》发布三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
日期:2013年07月12日     

    编者按
    2010年5月,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,随后发布了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人才规划纲要》),全面部署未来10年及更长时期的人才工作。三年来,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,科技部与有关部门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:推动形成有序衔接的全国科技人才规划体系,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;逐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,使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;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“千人计划”为重点,深入推进了重大人才工程实施,加强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。
    6月6日,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与科技日报社在京联合举办《人才规划纲要》发布三周年座谈会,来自科研单位、企业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专家、学者、企业家、领导和中央在京主流媒体记者共30多人参加。与会代表普遍认为,目前的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,为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同时,我国人才工作仍面临着人才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改革创新,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,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需进一步优化,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不足,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,人才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。    广开进贤之路,广纳天下英才,从人才大国迈入人才强国已经成为时代强音。期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在科技界营造一种尊重科学、勇于创新、甘于奉献、报效国家的舆论氛围,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、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,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舆论宣传的正能量。
    现刊出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,供读者参考。

    对人才理解片面化的倾向值得注意
   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 马俊如
   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时机非常合适。当今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化时代,所有的创新过程都是人的高级智力行为,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。过去长期讲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,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。“规划纲要”出台后出现的社会反响热烈,几乎是轰动效应,给人感觉耳目一新。对创新人才的渴求已超出科技领域,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存在广泛需求,这项重大举措定会产生深远的战略成效。
    “规划纲要”实施三年来,所发挥的作用,产生的效果,带来的贡献超人意料。一是中央和地方都先后出台了吸引和造就杰出人才的各种计划,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科技重点学科领域,凝聚了一大批来自全球的高端人才从事创新和创业,使我国在全球创新竞争中提升了起点。二是国家科研经费增加幅度大,例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均达到100万元,973、863和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计划的高强度支持,可以支持相当一部分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创新探索。三是有利于创新人才智慧创造的政策和规章应与国际接轨,使创新生态再优化。四是令人高兴地看到在若干点上出现了高水平成果。例如,我国移动通讯产业的创新能力处于与国际同行同台竞争、同步发展的地位;量子通讯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成果极大增强了自主创新的自信心。
    工作进展中,也存在一些问题,应当说是前进中不断冒出的新问题,包括尚未解决的老问题。一是拜金主义严重。科技界的传统是崇尚理想,特别是科学家把从事基础研究视为净土,只求有尊严的生活条件,要想发财到企业去。但现在出现了过多看重物质,过多采用不合理量化指标衡量人才,不少地方吸引教授、院士明码标价。此风不可长,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。二是对人才,特别是科技人才,理解片面化的倾向值得注意。现在一谈技术创新,就认为是指仅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,这是理解片面引发的误解。技术要实现价值,光靠技术创新不够,还需要熟谙技术价值的管理者去开发市场。不重视管理创新,不重视管理和技术的关系,即不重视商业模式中的技术含量。我们己经遇到先进的高水平产品能制造出来,明知有市场销路,但在竞争中卖不出去的困境。
    我的粗浅建议是:第一,适应今天国际社会对人才激励的理念。科技创新人才推动过程中,应该高度重视激励方面的政策和国际接轨。有适当的物质激励可以,但不要让拜金主义蔓延。另外,对名誉的激励,不要和物质的东西搅合在一起。不要把荣誉和个人物质利益搅合。第二,科技和经济结合是对的,非常重  要,完全支持。但是世界科技发展进步的实践表明,总有些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、特别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,在一定时期内和经济暂时结合不了,这些工作要支持,要冷处理,要让部分科学家安心、静心工作,做不被人重视,超出媒体视线的工作。只要坚持下去,长久会见效。第三,在人才造就和人才支持方面,要重视管理创新人才和优秀的企业家,特别是懂科技,懂经济的优秀企业家是国家稀缺的领军人才,要把造就他们放在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位置。
 
    要改变目前重项目轻人才的状况
    原科技部党组成员、科技日报社社长 张景安
    一是科技规划、人才规划、教育规划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指导性文献。此次座谈会意义重大。人才中心建立后,把科技工作对人才工作在新的思路、新的政策、新的机制、新的推进方面,有突破性的进展。希望能改变目前重项目轻人才的现状。二是人才中心和科技日报,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。在研究和宣传方面相结合,宣传推动研究,研究提升宣传。研究中宣传,宣传中研究,提升整体水平。三是要把人才和项目相结合,在完成项目中培养人才。863、973、星火、火炬计划都可以,在项目人才培养上实现奇迹性突破,以提高效率。四是国家科技部和科技工作要更加重视人才。在国际竞争中,要研究竞争对手的政策,提高中国人才政策的水平。五是创新文化是关键,要有挑战权威的文化,要有容忍失败的文化,要有东西方融合的文化。要解决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。经济引领世界,文化先行,人才先行。
 
    人才政策对科研推动作用十分重大
    清华大学教授 薛其坤
    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》的颁布,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个重大决策。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,感到自己责任和使命重大。下面以我从事科研领域角度谈几点体会:
    第一,人才政策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十分重大。人才计划很重要,百人、基金等计划培养了一代代科学家,推进计划更是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科技人才的成长。我们带领的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,是近几年物理学的重要发现。这离不开团队合作、协同和国家在人才方面的优秀政策。我们从事的研究离不开政策支持,我们的荣誉使我们又产生强烈的使命感,能够心无旁骛搞科研,享受科研乐趣的同时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做贡献。我国 这方面比西方国家有优越性。国家对人才政策的配套保障措施,使我们能潜心研究,不盲目追求一时的效果。以项目驱动科学研究,用好的人才政策留住优秀的科学家。
    第二,人才政策对科学氛围有重要的作用。人才政策对科学氛围的营造作用重大,要营造崇尚,热爱、献身科学的学术氛围,引导80、90后的价值观。现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,需要青年人能吃苦,敢于啃硬骨头,需要有好的政策支持,好的氛围影响。国家必须下决心,坚决实施好人才规划,要把相应的人才政策落实好,落到实处。把年青人,尤其是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年青人,从精神、物质上给与支持,把他们留在最困难、最需要的岗位上。
    我对当前科技人才工作的建议是:第一,处理好短期引进和长期人才政策规划的关系。国家长期的人才需求不能完全依赖引进,得有一套完整、有效、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。第二,人才政策在有些方面要有倾斜。重点人才、奇缺专业、危险行业、边远地区,针对不同情况,要有不同倾斜。如果标准一样,像西部地区,很少能吸引到人才。第三,在大城市,国家如果没有合理保障,很难吸引优秀青年人才,在各个高校都有所体现。国家的人才计划,是不是能统筹考虑,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,这具有引导作用,有利于科研学术的建设。

    人才工作应该特别注意制度建设
    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通讯
    回顾三周年的大好形势,很有意义。规划在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,空前重视,硕果累累。我谈三点新的认识:
    第一,当前我国人才工作应该特别注意制度建设。十八大指出,要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。美国的人才制度建设,在人才培养、吸引、流动激励方面,都有一系列成功的体制机制,值得借鉴。我们要努力把各种人才政策变成制度,这样才能长期起作用。
    第二,第三次工业革命,国内学者称之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。这意味着国际竞争轨道要改变,也是“弯道超车”的好机会。建议引进人才,起码要比国内先进一代,甚至两代。能够解决我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人才,才值得引进。
    第三,在大数据条件下,我们的人才管理要升级。大数据里有大智慧、大价值,对于人才发现、管理、配置有极大价值。大数据能够提升人才选拔的准确性、预见性,从而提升管理水平。

    我国正在进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期
   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郭铁成
 
    我国正在进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期。释放科技人力资源红利,首要就是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充分就业。促进高质量就业,可以采取一些专门政策,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必须对发展政策作出战略调整。一是要走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。二是要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置于战略性地位。三是要大力发展创新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。四是要转变政府人才支持方式。要从计划支持为主向政策支持为主转变,同时计划支持方式要以企业为主体。

    实施《人才规划纲要》地方受益良多
   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 曹新安
    实施人才规划纲要三年来取得很大成绩,地方受益良多。总体感觉,社会氛围、舆论氛围都在向着支持人才、发展人才、人才第一资源、人才优先发展的方向发展。浙江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,加快推进“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”,统筹抓“创业、研发、技能、管理、服务”5类科技人才,新出台10多项人才政策,在创新机制、搭建平台、规范管理、优化服务上下功夫。我省还推出10大科技人才计划,排在首位的“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”,旨在通过连续稳定的支持实现人才的“聚变效应”,引进和培育能创新善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,促进青年英才成长,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。已遴选的130个团队中,有6个入选首批“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”,有2名成员新晋工程院院士,55人成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,团队成果获国家奖占我省总数的六成以上。
    接下来的任务还很重,我们决心下大力气做好人才工作,继续把机制创新作为首要任务,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,加速培育青年人才,引导人才合理流动,加快聚才平台建设,提升服务管理水平,营造崇尚科学、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,积极打造“先行先试”的科技人才特区。

    优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“生态环境”
   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杜耘
    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》颁布实施以来,湖北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,启动实施了10项人才政策和13项人才工程。“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”是其中的领头工程之一,旨在遴选200名左右拔尖中青年人才,通过5-10年连续支持,造就一支具有世界一流、国内领先水平的顶尖人才队伍,到2020年实现“151”的人才培养目标,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该省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,打造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的湖北版。目前,该计划首批已遴选培养对象63人。今后,我省将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动力,创新政策保障、人才培养、奖励评价、创业服务、科技金融等“五个机制”,进一步优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“生态环境”。

    首都领军人才工程实施效益初现
    北京市科委纪检组长、党组成员 李京瑞
    自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颁布实施以来,北京市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北京建设需求,积极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。在具体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: 一是综合评审“甩”开人才评“贡献”。二是调研访谈主动出击问“实情”。三是领军人才工程实施效益初现。目前,“科技北京”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共选拔三批90人,其中9人获得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。2013年共有11人入选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。   
 
    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人才成长规律
   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 李猛力
    为贯彻落实人才规划工作,三年来中科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: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系,加强党管人才,建立中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指导院里人才工作;制定了中科院“创新2020”人才发展战略和“十二五”队伍建设规划,提出相关目标,确定了机制体制建设的重点任务。三年来,中科院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、建立“青年创新促进会”、实施海外引智计划、加强管理和支撑队伍建设等措施,培养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。    我认为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,国家应更好地做好各种人才计划的衔接;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考核;政策上不要搞“一刀切”,要尊重现实条件;要更加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,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。
 
    人才工作更应有紧迫感和责任感
   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 朱雪芬
    目前,国家流失顶尖人才已经居于世界首位,人才工作更应有紧迫感、使命感、责任感。把国家人才发展放到大的国际形势下来考虑,很有必要。从科协的角度思考,有以下几点认识:
    科技人才工作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,在实践中凝炼,形成新的理念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,人才要优先发展,要以人为本,人人皆可成才;这些观念已深入人心,形成共识。人才工作抓得很实,在整体上有很大的推动力。千人计划成效显著,万人计划也照顾到本土人才,对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。政策制定、落实也很实,比如对国外回来人才实行国民待遇,科研经费使用上比较明确,考虑到各方面制度的衔接和融合,起到很好作用。
    科协在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。以人为本,让人才感到温暖。领导看望科学家,对子女入学、配偶就业、户口迁移方面,给予很多照顾和帮助。工作上帮助建立团队和实验室,对稳定人才队伍,集中精力开展研究,起到很大作用。
 
    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和人才发现机制
    中关村高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周国林
    科技园区靠企业,企业靠创新,创新靠人才,我汇报三点:
    第一,怎么做。主要是引进人才、服务人才、留住人才。引进方面,我们有北京市海聚工程,中关村高聚工程。服务和留住人才方面,我们有13项政策和4套资金管理办法。载体方面,我们有15个创新型孵化器,把人才拢到中关村。还有涉及科技金融的相关政策。
    第二,三个问题。一是政策覆盖面的问题,惠及高端人才的政策比较多。而准高端人才、介乎中端和高端之间的人,政策照顾的较少。入户口难,更别说解决配偶、子女问题;二是中央和地方人才政策一体化很困难;三是中关村国际化问题任务艰巨,国际化人才短缺。
    第三,建议方面。一是高度重视青年人才,特别是青年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;二是高度重视人才发现机制,人才到底在哪,得找出来。三是引进、服务、留住人才,在政策方面如何突破,还有很多问题。
 
    把科技人才创业服务当作一个行业来做
    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秘书长、广东博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浩
    我们作为企业,在一线践行、探索,从微观上,汇报经验,希望有所帮助。
    我们一直把科技人才创业服务作为一个行业来做,目的是为了促进知识成为生产力。博士俱乐部经过11年发展,有会员6000多名,既是资源,也有各种需求。会员分三种创业人才:第一,自己造船出海,自己创业,在某些创新方面有突破,希望成果能产业化;第二,搭船出海,希望参与股份,使自己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创新,能和现成企业、现有团队进行合作,使自己更有利于专注创新;第三,买票出海,特点是多面手,满足企业需求,典型的产学研结合。我们一直服务这样的创业过程,博士科技得到蓬勃发展。国家“千人计划阳光服务中心”也由我们承办,现已开始运营,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,推动人才服务升级。
    在多年探索过程中,我们把握12个关键字,“需求梳理,整合资源,在线服务”,通过探索,经过沉淀,设计服务产品,形成全链条服务。整合资源,即单凭一己之力,不能满足所有需求,必须整合各种资源;在线服务,高效整合资源必须通过在线的手段来解决,我们建立了几大平台,在此过程中也解决创业和创新的相容,解决团队协作的相容。
    我们也存在困惑:一是矫枉过正,社会应倡导高层次人才创业;二是人才服务本身作为一个行业,迫切需要这个行业的服务型人才。
 
    做好科技人才工作要关注三个方面
   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处长 王俊峰
    做好科技人才工作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要尊重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两个规律。只有遵循两个规律,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二是要突出需求导向和以用为本。要把个人事业发展和单位发展、行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,确保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耦合度,确保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单位上,切实做到用当其才。三是要注重人才评议和评选工作的科学性、全面性。人才评价不同于项目,要更加全面,充分尊重人才。人才评议和评选工作除了要强调科研能力和水平之外,也要重点其科学诚信、学术道德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等因素。

    当前科技人才工作应聚焦六项任务 
   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 李普
    三年来,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,科技部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了人才规划的相关工作发展。促进科技人才发展工作在人才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,在推动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中,科技人才占50%以上;在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中,50%以上涉及科技人才工作;在支撑“国家特支计划”推荐任务中,科技部牵头负责的创新推进计划渠道占50%以上,在“千人计划”实施中,科技部渠道占50%左右,在人才政策制定实施工作中,科技部牵头和参与的任务目前占比近50%。
    针对未来我国对人才需求和现实工作基础,我认为当前科技人才工作重心应聚焦在以下六项任务上:一是使科技人才成长路径更加明确。二是使优秀人才的发现机制得到初步建立。三是使主体人才潜心研发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确立。四是使市场化的人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。五是使人才优先支持措施基本到位。最后是使特需人才动员机制逐步形成。为此,要进一步做好科技体制改革、完善创新人才政策措施,深入实施重点人才示范工程,加强人才服务能力建设。